房屋結構問題有哪些?地震後該怎麼檢查?老屋結構補強該怎麼做?

房屋結構問題有哪些?該怎麼判斷?老屋結構補強該怎麼做?

假設你住進一間老屋,雖然房子充滿懷舊氛圍,裝潢也維持得不錯,但某一天牆角突然出現裂痕,天花板似乎有些鬆動,甚至在地震後還聽到輕微的「咔咔」聲。

你是否會開始擔心:「房屋結構是不是出了問題?」

其實,台灣有許多屋齡超過30年的老屋,因為長時間使用,開始陸續出現一些結構問題。

今天,我們就來聊聊常見的老屋結構問題,以及如何補強讓房子更安全。

延伸閱讀RC SRC SC比較!哪種建築結構最耐震?一次瞭解他們的差異及優缺點 (鋼筋混凝土 vs 鋼骨結構 vs 鋼骨鋼筋混凝土)

常見的房屋結構問題有哪些?

許多人以為,房子只要外觀看起來沒問題,室內裝潢維持得好,結構應該也不會有大問題。

但實際上,老屋的結構問題可能藏在肉眼看不到的地方,譬如牆體內部、基礎結構或鋼筋支撐系統。

一旦房子結構出現問題,不僅影響居住安全,甚至可能在地震或強風吹襲時造成危險。

老屋的結構問題主要分為以下兩大類:

  • 結構元件損壞:結構元件包含樑柱、牆壁、樓板,損壞原因包括地震、施工品質不良、外在環境影響 (如潮濕、沿海地區)、建築物未定期維護修繕等
  • 結構系統缺陷:設計上的弱點 (先天不良),或者使用者不當變更 (後天失調)

延伸閱讀老屋可不可以買?銀行貸款有何限制?一文看懂老屋的優缺點及注意事項,避免買了後悔!

結構問題1:結構元件損壞

老屋因長時間受到外力(如地震、風雨、溫差等)的影響,樑柱、牆壁、樓板等結構元件可能會損壞,例如:

  • 牆體裂縫:經常見於承重牆或柱子,可能是地震造成的結構性損傷
  • 鋼筋腐蝕:因水氣滲透或材料老化,鋼筋外露並生鏽,進一步降低承重能力
  • 混凝土剝落:混凝土因質量劣化而剝落,導致支撐結構減弱

以下從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網站中,節錄一些資料,看完你就能知道該怎麼檢查地震後的損害程度。

#柱子

  • 柱子有鋼筋外露 (危急程度A)
柱子鋼筋外露
圖片來源: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
  • 柱子有明顯且連續X形、V形、倒V形、垂直向/斜向開裂 (危急程度A)
柱子有連續的X形、V形、倒V形、斜向或垂直向開裂
柱子有連續的X形、V形、倒V形、斜向或垂直向開裂2
圖片來源: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
  • 柱子有不連續垂直向/斜向裂縫 (危急程度B)
柱子有不連續的垂直向、斜向裂縫
圖片來源: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
  • 柱子有微小的水平向裂紋 (危急程度C)
柱子有細小的水平向裂紋
圖片來源: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

補充說明:
● 危急程度A:應立即離開屋內,並儘速通知專業技師前往檢查房屋是否有崩塌之虞
● 危急程度B:通知專業技師前來檢查,確認結構是否須修復補強。
● 危急程度C:不影響結構安全,可自行修補。

#樑

  • 樑有鋼筋外露 (危急程度A)
  • 樑有明顯且連續X形、水平向/垂直向/斜向開裂 (危急程度A)
  • 樑有不連續垂直向裂縫 (危急程度C)

#牆壁

  • 剪力牆的鋼筋外露 (危急程度A)
  • 加強磚造房屋的承重牆、鋼筋混凝土的隔間牆,整片倒榻、傾斜或大面積掉落 (危急程度A)
  • 剪力牆、加強磚造房屋的承重牆、鋼筋混凝土的隔間牆有長而連續的開裂 (危急程度B)
  • 剪力牆、加強磚造房屋的承重牆、鋼筋混凝土的隔間牆有短而不連續的裂紋 (危急程度C)

補充說明:有些鋼筋混凝土建築在設計時,加入以鋼筋、混凝土構成的牆,這種牆稱作剪力牆。電梯通道間的牆,通常就是剪力牆。

#樓板

  • 樓板開裂、管線破壞 (危急程度A)
樓板開裂,管線破壞
圖片來源: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
  • 樓板角落出現裂縫 (危急程度B)
樓板角隅出現裂縫
圖片來源: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

結構問題2:結構系統缺陷

老屋的設計可能不符合現代建築標準 (先天不良),或者使用者不當變更 (後天失調),導致結構系統本身存在缺陷,常見的有懸臂式建築短柱效應、壁量不足的軟弱層

缺陷1:懸臂式建築

懸臂式建築,是指建築物的「廊外無柱」、「樓板懸空」,由於懸空處沒有柱子可分擔樓板的重量與地震力,因此形成結構上的弱點,耐震性比較差。

1970年代以前,台灣興建的校舍都是採用這種設計,主要是為了加強採光、通風,並且提供更大的活動空間,但921地震倒榻的校舍,有許多都是這種建築。

懸臂式建築
圖片來源: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
懸臂式建築校舍
圖片來源: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

參考文章懸臂式與壁量不足的建築物,耐震性較低

缺陷2:短柱效應

短柱效應,是指柱子能夠變形的範圍變短,導致破壞力變大。

短柱效應
圖片來源: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

缺陷3:壁量不足的軟弱層

軟弱層的大樓,通常1樓屬於開放性空間,有些將牆壁打除後,以大片的透光玻璃替代,使得一樓的耐震力變差。

壁量不足的軟弱層
圖片來源: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

除了1樓之外,其他樓層也可能為了作為開放性營業空間而打除牆壁,導致該樓層變成軟弱層。

壁量不足的軟弱層
圖片來源: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

老屋結構補強怎麼做

建築物的結構補強包含以下兩階段:

  1. 修復結構元件:針對樑柱、牆壁、樓板等元件,修補其裂縫,並保護鋼筋混凝土
  2. 補強結構系統:先經過耐震能力評估,確認耐震能力不足後,才需進行整體建物的耐震補強

如果你懷疑房子的結構有問題,或想讓老屋更安全,可以考慮以下幾種補強方式:

方法1:找專業人員進行結構檢測

透過專業結構技師檢測,可以清楚了解房屋目前的狀況,包含裂縫深度、鋼筋腐蝕程度等,並根據檢測結果制定補強計畫。

方法2:進行碳纖維補強

碳纖維是一種輕量但高強度的材料,適合用來補強承重牆或梁柱,而且施工簡單,不會增加建築的重量負擔,是目前常見的補強技術之一。

方法3:加裝抗震裝置

針對抗震能力不足的老屋,可以安裝鋼構加固系統,提升整體結構的穩定性,減少地震帶來的損害。

方法4:修補裂縫與防水處理

對於小型裂縫,可以使用環氧樹脂填補,避免裂縫進一步擴大。此外,做好防水工程能降低鋼筋腐蝕的風險,延長結構壽命。


總結

老屋的結構問題雖然看似隱蔽,但透過專業檢測與適當補強,可以大幅提升安全性。

記得,牆體裂縫、鋼筋腐蝕或抗震能力不足,都是值得重視的警訊。無論是進行碳纖維補強、加裝抗震設備,還是進行裂縫修補,每一步都能讓你的老屋更安全、更安心。

房子外表看起來好,不代表結構也沒問題,定期檢測與補強,才是老屋長期安全的保障!

新成屋中古屋首購攻略課程
買房學習計畫

延伸閱讀

參考資料

(Visited 93 times, 2 visits today)

喬王

喬王,台大經濟系/台科大科管所畢業,原本是銀行儲備幹部及總行PM,為了追求理想生活,大膽放棄了年薪百萬的工作,成為一名自由工作者。 目前同時經營部落格、Podcast、房地產及線上課程,專門幫助小資上班族達成人生三件事:穩健投資 x 買房安居 x 斜槓享受人生。 目前在Hahow好學校開設6門線上課程(含輔導其他講師),也曾受邀到富邦銀行、台北大學、臺北市立大學、台北市立教育大學、台灣科技大學、龍華科技大學、台灣西門子、三商美邦、天地人文創等機構演講,累積學員至少3000位以上。

發佈留言

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房屋結構問題有哪些?地震後該怎麼檢查?老屋結構補強該怎麼做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