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資正確心態:你需要的不是投資紀律,而是減少決策次數

投資正確心態:你需要的不是投資紀律,而是減少決策次數

「你是不是很自律,所以才能當自由工作者啊?」

「想要學會投資,是不是需要嚴守投資紀律?」

我常常被問到關於「自律」的問題,大部分人看到我在某些領域表現地很好,就會覺得我是一個自律的人。

但…我從來都不覺得自己很自律,反而有時候會覺得自己欠缺自律…

(最近都被朋友笑說是睡眠自由,因為睡到8點多才起床,但其實我也很想當晨型人…QQ)

同樣地,也有很多人強調「投資紀律」,但我認為比「紀律」更重要的「投資正確心態」,其實是「減少決策次數」。

延伸閱讀:
👉指數化投資是什麼?被動投資 vs 主動投資,兩者差異在哪?有何優缺點?
👉不了解投資心理學?難怪你總是賠錢!一次看懂12種認知偏誤,強化你的心理素質!

投資正確心態:保持簡單比自律更重要

那為什麼很多人都誤以為需要很自律,才能成功呢?

最近我看到《在舒適圈自律》這本書,剛好解答了我的心中疑惑。

決策愈多,愈容易疲累,保持簡單比自律更重要

這本書提到一個例子…

一個普通的早晨,早上鬧鐘響了,你會想「我是立即起床,還是再賴2分鐘?」

起床時你又會想:「我今天穿什麼衣服?襯衫還是裙子?昨天的外衣要不要再穿一天?」

終於選好了衣服,刷牙時你又想:「今天要用冷水還是熱水?要不要洗快一點?防曬乳這樣塗得夠嗎?」

平淡無奇的一天,只是起床刷牙,竟然有這麼多的決策要做!

我們都知道,做決策是需要勞心勞力的事,做愈多決策,就會感覺愈疲累,也愈容易出錯。

當一個人感到心累的時候,是很難做到自律的!

心力管理,就是避免無意義的決策

因此,比時間管理更重要的,其實是做好「心力管理」,並且把心力放在「生命中最重要」而且「可以控制」的事情上面。

只要掌握住這原則,基本上就能辨別出哪些需要做,哪些可以直接跳過不做了…

主動投資需耗費較大心力在難以控制的事情上

其實投資也是一樣….

很多人喜歡研究總體經濟、公司財報、股價線圖,然後還要煩惱買進&賣出,停利&停損,就算順利地獲利出場,接下來又要再次思考何時是最佳進場時機

不要小看這些動作,每一個動作都會侵蝕掉他們的心力,排擠掉那些可以讓他們賺更多的機會 (同樣的時間,花在其他地方真的可以賺更多)

這些人在投資的過程中,不停地花費很多心力在做決策,於是不知不覺耗費掉很多心力。

而且重點是…

9成以上主動投資者花了很多時間選股,長期績效卻比整體市場差,因為這些變數並不是透過努力研究就能控制。

被動投資可以減少決策次數,專注在更美好的人事物

所以,投資要盡量減少決策的心力,而且要避免將心力耗費在無效的決策上,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鼓勵大家:

被動投資股市,主動投資人生

我建議盡量把心力花費在工作、家庭與生活上,因為這些更值得我們去做決策,這些決策會真正影響到我們的幸福,譬如:

➡️工作上要去進修
➡️家庭上要多陪伴家人
➡️生活上要找樂子放鬆

至於投資…

只要做好資產配置、低成本買進並持有、分散風險至全球,剩下的就交給市場與時間複利滾存,就能獲得穩健又良好的績效了!

加入喬王LINE官方帳號
美股ETF懶人投資術 被動投資課程

延伸閱讀

(Visited 33 times, 1 visits today)

喬王

喬王,台大經濟系/台科大科管所畢業,原本是銀行儲備幹部及總行PM,為了追求理想生活,大膽放棄了年薪百萬的工作,成為一名自由工作者。 目前同時經營部落格、Podcast、房地產及線上課程,專門幫助小資上班族達成人生三件事:穩健投資 x 買房安居 x 斜槓享受人生。 目前在Hahow好學校開設6門線上課程(含輔導其他講師),也曾受邀到富邦銀行、台北大學、臺北市立大學、台北市立教育大學、台灣科技大學、龍華科技大學、台灣西門子、三商美邦、天地人文創等機構演講,累積學員至少3000位以上。

發佈留言

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投資正確心態:你需要的不是投資紀律,而是減少決策次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