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人都想透過投資,獲得被動收入,你也是嗎?
那麼… 如果你有一天,你透過「存股」就能「年入百萬」,你還會願意改採「指數化投資」,降低每年可領到的股利嗎?
《散戶進化入門》這本書的作者棒喬飛,他真的這麼做了!
不只如此,原本他出版的第一本書是教大家「存股」,但現在出的這本書,很勇敢地檢視出存股與價值投資的3個不足之處,並且解釋了採用指數化投資的理由。
這需要多麼大的勇氣,才能做到這件事!?
因此,我非常好奇到底是什麼原因,讓他有這麼大的改變。
延伸閱讀:指數化投資是什麼?與主動投資差異在哪?有何優缺點?這些證據都告訴你:該做ETF被動投資了!
文章目錄
作者棒喬飛介紹
作者徐世鑫,外號棒喬飛,目前是一個專職投資者。
他在2009年開始存股,2020年45歲因財務自由而提前退休。
2021年出版了《傻多存股法》,2023年又出版了這本書。
財務自由後的他,仍持續研究投資,並且把存股重心從「台股價值投資」轉移至「美國為主的ETF指數化投資」。
延伸閱讀:
👉金融股存股好不好?存股缺點是什麼?存股前沒思考這6件事,小心和你想得不一樣!
👉資金不多的小資族,投資美股手續費划算嗎?該怎麼選海外券商或複委託,才能降低手續費率?
《散戶進化入門》值得閱讀的2大重點
看完之後,我覺得這本書有以下2大重點值得閱讀:
重點1:投資是哲學?還是科學?如何用科學典範來思考
作者一開始先用「哲學」和「科學」的觀點來討論投資,並且加入了「科學典範」來說明投資的發展過程。
這樣的推理過程,我還是第一次看到,所以覺得非常有趣!
他還提到孔恩曾說:「典範之間具有不可共量性」,意思就是無法將兩個不同典範拿來比較,指出誰優孰劣。
網路上常常有很多人針對0050與0056爭論不休,卻無法達到共識,這是因為0056以追求股利發放為目標,0050則是追求市值成長。
你會發現在不同的初衷之下,如果硬要拿來一起比較,很容易公說公有理,婆說婆有理,畢竟看的角度完全不一樣。
補充說明:不過這裡要提醒一下,長期報酬率或最大跌幅仍然可以用數據來客觀判斷,但如果是摻雜心理因素,就有可能會影響到人們的判斷
當典範出現了異例,科學家會嘗試修正或擴充典範,唯有當無解異例過多,或者敵對典範出現,原典範才可能被放棄。
所以出現異例時,一開始要先以典範的原則去思考和解釋,而不是因為這些異例,直接推翻典範。
譬如說:之前波克夏買入台積電又快速賣出,很多人認為是巴菲特違反自己的長期持有原則,但事實上出現此異例,是因為巴菲特考慮到台灣的地緣政治風險,當買進的原因不見了,自然就會賣掉它。
我們該做的,是思考背後的原因,而不是一開始就直接推翻掉價值投資這個典範的長期持有原則。
重點2:投資學派怎麼選擇?哪種學派有效?
作者認為,台灣目前的投資環境屬於「前典範時期」,眾多的投資學專家發展出自己的學派,尚未形成共識,所以也沒有共同的典範。
至於美國投資市場,主要的投資典範可歸類為四大學派:
- 價值投資
- 成長投資
- 指數投資
- 技術分析
前三種學派都是屬於「慢慢變有錢」,第四種學派則是「快速賺到錢」。
有時候你會發現,不同學派之間會充滿矛盾,主要是因為考慮的因不一樣,決策結果也會不一樣。
舉例:
👉價值學派:
●現在:股價被低估時要買進
●未來:可以長期持有享受增值,不輕易出脫,除非公司失去優勢,可考慮賣出
👉成長投資學派:
●現在:公司具備成長潛力時買進
●未來:長期持有享受公司的成長性,直到公司失去成長性則考慮賣出
👉指數投資學派:
●現在:不用特別選擇買進時機,隨時都是可以進場、定期定額投資的時機
●未來:可長期持有享受市場的成長,並定期執行股債的再平衡
其他值得深入閱讀的內容
此外,書中也有針對常見的迷思進行破解,舉例如下:
- 景氣對策信號投資法,到底有沒有用?
- 0050與0056,到底哪一個比較好?
- 股利是否是左手換右手?
- 元大50正2適合長期持有嗎?
- 賣股變現,是否會比領股利更吃虧?
總結
看完這本書後,你會了解為什麼作者會從原本的存股與價值投資,轉往指數化投資,以及面對股利降低時,該用什麼心態與策略來解決這個問題。
對這本書有興趣的話,不妨自行購買閱讀囉~
延伸閱讀
- 《ETF存股》讀後心得:想要長期投資,與其存股,不如存ETF!
- 金融股存股好不好?存股缺點是什麼?存股前沒思考這6件事,小心和你想得不一樣!
- 《不在意,才能賺最多》讀後心得:專注於可掌控的事物,才能掌控自己的理財命運
- 指數化投資是什麼?與主動投資差異在哪?有何優缺點?這些證據都告訴你:該做ETF被動投資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