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最敢講真話的股市人》讀後心得 | 證券分析師張化橋:長期持續跑贏大盤,就像中頭彩一樣困難

《中國最敢講真話的股市人》讀後心得

我常常會聽到有一種說法:「如果你沒能力挑到好股票,不如就做指數化投資吧!」

言下之意,似乎暗示:能挑到好股票的人比較厲害,而指數化投資比較適合沒能力的投資者。

但真的是這樣嗎?

如果連大家公認最有能力的第一證券分析師,都直接了當地告訴你:「長期持續跑贏大盤的機率,就像中頭彩一樣不容易。」

甚至他還大方承認自己投資了17年,投資績效也沒辦法贏過大盤。

那麼…你還會覺得主動選股才是更聰明的做法嗎?

《中國最敢講真話的股市人》這本書的作者就是中國第一證券分析師張化橋,他以誠實又直白的口吻,洞悉了市場真相,並且道盡了沉浮股海十多年的醒悟。

當你用他的觀點來看待市場,甚至是整個金融產業,相信你一定會和我一樣受到很大的衝擊!因此,不妨一起閱讀這本書吧!

作者張化橋是誰?與其他證券分析師有何不同?

這本書的作者是張化橋,曾任職於瑞銀、匯豐等多家外資銀行。

擔任瑞銀中國研究部主管期間,他的團隊連續五年(2001-2005年)被《機構投資者》雜志評選為「最佳中國研究團隊」。

他本人也連續四年(2001~2004年)被《亞洲貨幣》評選為「最佳中國分析師」。

因為敢言,他曾多次「惹禍上身」,也因此被譽為「最敢講真話的和有良知的分析師」。

購書籍行動呼籲

《中國最敢講真話的股市人》這本書能學到什麼?

這本書前面篇幅是近期所寫,分享比較多指數化投資的觀念。

後面篇幅則是2004年以來在財經雜誌和網站發表的文章,因此比較多主動選股的想法。

因此,我在看這本書時可以很明顯地看到「被動投資」與「主動投資」的兩種思維,雖然有一點矛盾,但又可以理解。

畢竟,作者擔任證券分析師這麼多年,一定會被要求對公司、對產業提出一套合理的看法,不管客戶詢問什麼,他就一定要盡量回答。

有趣的是,他也很誠實地告訴大家,當他從退下證券分析師身分後,才慢慢學會開口說「我不懂」。

「是啊!我們不懂的東西太多了!為什麼要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去拼湊一個似是而非的答案呢?」作者坦白地這樣說。

亮點1:提醒大眾靠指數化投資才能長期致富

身為中國第一分析師的作者,他用最犀利的言語告訴想要打敗大盤的主動投資者:

就算你有能力選股,而且能偶爾跑贏大盤,但長期持續地跑贏大盤仍像中頭彩一樣不容易。

我在香港投資股市17年,坦白交代,雖然我沒有認真計算過,但我估計自己並沒有跑贏大盤。

如果連頂尖聰明、擁有大量資源的證券分析師都承認無法跑贏大盤,那麼一般人妄想要用業餘的時間做投資,卻想要獲得專職投資者都達不到的成果,可謂談何容易?

那…如果真的想要投資致富,並且安穩退休,該怎麼做呢?

作者提供了很務實的4個建議:

  • 長期不懈的堅持節約和儲蓄
  • 長期不懈的堅持投資,並著重於股市
  • 分散風險,最好買涵蓋面很廣的指數基金,或者自己構建一個樣本足夠大的、風險足夠分散的股票組合
  • 降低報酬率期望,控制貪欲,避免折騰,從而減少交易費用

延伸閱讀指數化投資是什麼?與主動投資差異在哪?有何優缺點?這些證據都告訴你:該做ETF被動投資了!

亮點2:揭露短期投資賺錢與預測股市是不可能的事

作者認為:

短期投資就是想賺其他股民的錢,張三的利潤只能是李四的虧損,而且交易還要再扣除費用,所以任何人想靠短期賺錢,幾乎是不可能的事。

因此,一般人想要靠股市賺錢,就只能靠長期投資,因為長期投資就是想賺上市公司在生意中賺的錢。

當他開始逼迫自己成為一個長期投資者後,他獲得了以下的驚喜:

現在每天大清早,我不再像以前那樣關心美國股票市場的表現,也不再關心中國和香港昨晚發生了什麼大事,這樣我多出來的很多時間讀閒書、陪小孩、做體育活動。

我覺得這種平靜的心態對我的身體有好處。

他還提到:「投資銀行的證券分析師們按規矩對每檔股票要有12個月的目標價格,對大盤指數今年和明年要到多少點位也有預測。

他自己做這件事也長達了10年以上,以前很少想到過這件事的滑稽之處,但近些年他開始懷疑這件事的合理性。

最後他得到一個結論:

如果你想預測下個月、下個季度,甚至明年或後年的股價、金價、銅價或匯率,在我看來都是不明智的。

亮點3:揭露價值投資、企業分析的盲點

許多人理解短期投資很難賺錢,因此轉向長期的價值投資,並且試圖分析各家公司。

但作者很明白地指出:這麼做是有盲點的!

舉個例子,許多價值投資者會說「護城河很重要」,而一般人也不會懷疑護城河的重要性,但到底什麼是護城河?答案通常很主觀,幾乎就是見仁見智、各說各話!

最常犯的錯誤就是把「產品好、市占率高、執行力強、優秀的管理團隊」當成護城河,但其實這些都是投資陷阱。

舉一些例子來說明:

以克萊斯勒汽車來說,1980年代推出小型貨車這個「好產品」,賺了很多錢,後來其他車商也推出小型貨車,馬上就失去了優勢。

紐約時報的「市占率高」,名氣也很響亮,但是它的股票價格這三年跌了80~90%。

至於「執行力強、優秀的管理團隊」因素,都有偶然成分,可遇不可求,而且可以隨時變化,萬一管理者生病或死亡,或者被挖腳跳槽了,那該怎麼辦?

美國一家很大的電腦公司Gateway創始人就是如此,當他重出江湖後,仍然是回天乏力,因為他當年的成就與當年該行業的高成長可能更有關係。

亮點4:揭露證券分析師及金融業的荒謬包裝

證券分析師能夠精準預測股票嗎?萬一不精準,該怎麼辦?

其實不用為他們感到擔心,因為他們早已準備了證券分析師的四部曲:

抵賴 → 修正 → 狡辯 → 再修正

當一個分析師研究一個明星股時,其他分析師也會感到壓力,於是第二個、第三個分析師被迫跳出來發表評論,並且幫忙抬轎。

萬一股票只是曇花一現,就會開始找各種理由來修正之前的看法;當市場一片掌聲,說沒有問題時,機靈的基金經理已經開始撤退,但對外還是維持「強烈建議買入」。

之後會再依照情況,進行一番狡辯,最後才會發表「拋售股票」的再修正報告。

有趣的是,證券分析師就是個最佳銷售員,當他們洋洋灑灑寫完報告後,就會大量寄發給客戶,還會主動打電話給一些最大的客戶,大談這些數字的意義,然後再邀請基金經理開電話會和早餐會,以便讓這些報告可以持續炒作與發酵。

他們可能造市成功,也可能造市失敗,反正就算失敗,只要進行上述的四部曲,就能安全下庄。你說聰不聰明?

亮點5:提醒勿把金融業者給的雜訊當資訊

金融業者常常會提供分析報告,但身為中國第一分析師的張化橋卻直白地指出:許多研究報告都很牽強,甚至連分析員自己都這麼覺得。

舉一些實例,你就知道為什麼會這麼說了…

  • 兩件一前一後發生的事情,被無端說成有因果關係
  • 有些經濟現象發生兩三次,就被認為是規律
  • 畫一張圖,把座標扭轉一下(例如求對數),就說變數之間有相關
  • 如果八年的歷史數字不支援某個偏見,就把時間定在七年或六年

看完之後,你大概就能理解為什麼這些分析報告,其實大部分都不是有用的資訊,而是不必要的垃圾雜訊!

作者也承認說他以前也犯了很多很可笑的錯誤而不自知,而分析員害怕被消費者遺忘,所以必須不同地產出報告,儘管大家都知道那是瞎矇!

中國最敢講真話的股市人購書

延伸閱讀

喬王的投資理財筆記line@
(Visited 467 times, 1 visits today)

喬王

喬王,台大經濟系/台科大科管所畢業,原本是銀行儲備幹部及總行PM,為了追求理想生活,大膽放棄了年薪百萬的工作,成為一名自由工作者。 目前同時經營部落格、Podcast、房地產及線上課程,專門幫助小資上班族達成人生三件事:穩健投資 x 買房安居 x 斜槓享受人生。 目前在Hahow好學校開設6門線上課程(含輔導其他講師),也曾受邀到富邦銀行、台北大學、臺北市立大學、台北市立教育大學、台灣科技大學、龍華科技大學、台灣西門子、三商美邦、天地人文創等機構演講,累積學員至少3000位以上。

發佈留言

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《中國最敢講真話的股市人》讀後心得 | 證券分析師張化橋:長期持續跑贏大盤,就像中頭彩一樣困難